口吃不是发音器官上的疾病

 

 
 

很多人出于误解,把语言上的疾病都称之为口吃。其实语言上的疾病在医学上又称为“语言障碍”,可分为很多症状,口吃只是语言障碍的一种症状。

下列症状,显而不属于口吃症:

动脉硬化、脑出血、脑炎等引起的失语症。症状是不分场合、不论对象,语言都模糊不清,不能唱清楚一句简单的歌或戏。

先天性的舌痉挛(拖舌头)症状是每当谈话时,舌头拖出嘴(牙齿)外,即使唱最简单的歌,都要拖出嘴外。

先天性的喑哑(半哑)。症状是讲话含糊,听者要仔细琢磨才能略悟其中一部份意思,患者也不能唱清楚一句简单的歌或戏。

还有一种习惯性语音缺陷,又叫“言语失格症”,虽然唱歌、唱戏接近于正常人,但是发言时十分含糊,症状是语言不清,如:

“七”音与“吃”音听起来差不多;

“都”音与“组”音听起来差不多;

“翁”音与“洪”音听起来差不多;

“登记”——“等级”分不清;

“主力”——“助理”分不清;

“艰巨”——“检举”分不清;

“练习”——“联系”分不清;

“先生”的“生”有点象“胜”;

“精神”的“神”有点象“甚”;

“人家”的“家”有的象“界”;

“稳当”的“当”有点象“登”;

上述这些都不属于口吃症状范围。

口吃一定可以矫正,其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患者的发音器官健全无缺。

每个口吃患者都能亲身体会:口吃有时严重,有时轻微,甚至有时全然消失。这种时有时无,时重时轻,时断时续的现象,难道与真正因生理器官的病变造成的疾病能相似吗?象聋哑病和双目失明者,以及身体等处因病菌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等,显然不同于口吃。

要矫正口吃,就要认识口吃。除了彻底揭示、了解产生口吃的内在因素和发生、发展的外界条件外,还必须扫清正确认识口吃的一切障碍和错误观念,才能为我们真正打开通向认识口吃的大门,揭示口吃的奥秘,为彻底矫正口吃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
过去,很多人总认为口吃可能是生理上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。在发音器官上又容易被人们怀疑的就是“舌头”。有的患者常认为自己的舌头短了或太长了,厚了或太薄了。有的口吃患者一个人在房间里,四顾无人,可以象演说家那样滔滔不绝地演说。可是,在同一环境,要打电话就不顺利了。如果真是发音器官有疾病,这个疾病不可能一时发作,一时又不发作。

口吃患者唱歌、唱戏、朗诵、自言自语能比较顺利流畅,这些足以证明我们的发音器官完整无缺。患者还可以做一个试验,进一步来说明这个问题。拿一张薄纸,放在嘴巴面前先发一个“跑”音,纸是不会动的,再发一个“退”音,纸就会震动,而且自我感觉十分明显,这是因为:“跑”音是启开音,发音时,舌头处于自然状态,双唇突然打开,双唇不送气。“退”音是舌尖音,发音时,舌头接近上齿龈,是送气音,发音时有一股显著的气流透出来。上述这个小试验,也是发这两个音的一般规律,别看很简单,前面所讲的语言障碍疾病范围内,还只有口吃患者才能达到“感觉十分明显”呢!反之如发音器官真有疾病和异样,是不可能达到“感觉十分明显”的。

再如我们的上述某个发音器官受伤时(舌头咬破),虽然发音产生口齿不清或咬字不准,但与口吃的现象有本质的不同。如果是发音器官有某些疾病,那么语言障碍(吃音)则随时随地都会产生,但口吃患者的语言障碍又不是这么一回事。因此说,口吃患者的语言系统各器官以及在生理机能上和正常人一样。

 
 
分享到:
 

最新文章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