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吃形成原因

 

 
 

口吃患者都伴有执著的观念,恐惧的心理,苦闷心情和口吃习惯等,这些往往把口吃的真正原因掩盖起来。

发生口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模仿、惊吓、疾病影响、教育不当、年龄、遗传问题

一,模仿

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在幼小时学别人的口吃学来的。儿童模仿性很强,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,喜欢模仿。尤其见口吃的人说话那么滑稽可笑,更喜欢模仿。当亲友、同学和邻居中,如果有口吃的人,就会成为模仿的对象。电影和戏剧里出现了口吃的场面影响就更大了,成为青少年学习的“榜样”。学久了就成了习惯,再想改就困难了。

口吃的“感染性”很强,跟患口吃的人生活在一起虽不去模仿,往往也会不知不觉地“感染”口吃。这种“感染性”就是被暗示性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人类都有被暗示的本能,尤其幼童接受暗示的倾向更大,如果经常听到父母或周围的人口吃,这种印象进入脑海后,就会反射地在行为中表现出来。不仅口吃,连说话的语调、姿态、动作以及其他的习惯都会感受过来。有些家长不准自己的孩子学口吃说话,也不让孩子与口吃的小朋友在一起游戏,可是,人们都有好奇心,越是不准看的东西越要看上几眼,越是不让动的东西,越是想摆脱两下,越是不准学口吃就更觉得好奇地要学上几句。

模仿别人的口吃,或受了别人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些口吃现象,不须要大惊小怪,这些现象很快就可以克服,如若这时参杂了心理因素,那就很可能变成真的口吃病患者。

二,惊吓

由于突然或持续惊吓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见。在一些突然引起震惊、恐惧的事件之后,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,例如遇见某种动物,听了鬼怪的惊险故事,因而引起惊恐等等之后,可发生口吃。口吃可能在受惊恐的当时发生,也可能是在受了惊恐之后几小时或几天之后出现,有时是经过沉默阶段再出现的。

人们在受到惊吓时常说“吓死了”这句话,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大,但虽是极个别的,人类确实有因受到极度惊吓而致死的,吓成半死的就更多。受惊时,人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可能失去正常。常见的有全身肌肉紧张和僵直,毛发竖立,瞪眼,张嘴,面色苍白,心跳,出冷汗,四肢发抖,甚至站立不住,手里的东西脱手落地,大小便失禁等,言语器官也可出现紊乱而发生口吃。不过,这都是一时性的,当受惊的刺激一过,这些现象就会逐渐平复。决不会一吓就吓成一辈子口吃;也就是说,如若没有心理因素参杂进去,一时发作的急性口吃决不会转为慢性口吃。

内蒙古一位30岁的口吃妇女说:“我三岁时,一只羊猛地从我头顶上跳过去,受吓后两天说不出话来,以后说话就结结巴巴的,这病害得我不知吃了多少亏,受了多少气。”从两天说不出话到能结结巴巴地说话,就是恢复的过程,照理再过几天,结结巴巴也一定能恢复正常,口吃本是个不治而愈的病。至今未愈,那一定是心理有了疙瘩。

其他如父母的打骂,幼儿园、学校老师过分严格态度,以及其他受惊吓的环境影响等,都可能促使幼儿在言语上发生口吃。

三,疾病影响

疾病对口吃也不无影响,特别是幼儿时期,若长期患病,也可能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来。小儿癫痫、麻疹、热病、脑病、百日咳、猩红热、脓症、鼻炎、扁桃腺发炎或肥大等等,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,多少都能使呼吸和发声受到影响。

另外,还有因外伤而引起口吃的病例,如坠落、脑震荡、火伤、撞车等。有一青年,厂里发生火警,奋不顾身地跑到现场救火,大火扑灭后自己也昏迷过去,手、脸烧得特别严重,经医院急救恢复了知觉,起先不能说话,后来觉得发音困难,渐渐地变成口吃病人了。

然而人吃五谷杂粮,没有不生病的。哪个人幼年间没生过病,为什么人家生病没引起口吃?若没有心理因素,即使一直生病,病到老,病到死也决不会患上口吃的。疾病,冲其量不过诱发因素而已。有一个口吃患者一场病反倒把自己的口吃“病”好了。有位患者得了肺炎,高烧连续几天不退,浑身无力,躺在床上,一心想的是肺炎,把自己过去认为是“最大痛苦”的口吃抛到九霄云外,口吃的心理障碍已无影无踪了。医生查病房问他的病情时,虽然说起话来有气无力,可是却能对答如流,一点也不口吃,连陪他的家属也觉得奇怪。通过这次体验,知道自己原来也能流利地说话,精神为之一振,从此就不再口吃了。

四,教育不当

父母的教育不当往往也是发生口吃的原因。如幼儿的后天发育有早有迟,有的刚满一岁就能较清楚地说出简单的话来,也有的到二、三岁还说不好一句完整的话,他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地成熟。有一些不懂事的父母硬逼自己的孩子把话说好,这样会造成小孩对说话紧张不安而发生口吃。

过分严厉和过分钟爱都是绝对有害的。儿童时期常常遭受打骂,这些印象能深深地留在他们的内心世界,它们会压抑孩子的愉快。监视孩子的内心的任何思维,引起孩子常处于紧张状态,也往往造成口吃。家庭成员过分地把孩子当作家庭中的中心人物那样专心注意,也会使孩子的心理状况片面发展,成为不是孩子所应有的那种过于优越,严肃,自信,早熟和极端自我的中心,从而防碍孩子跟周围人们接近,削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,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入集体,也可能产生口吃。

另外,家庭中的恶劣影响,学校中受到歧视等,都可能引起口吃。如父母吵闹、打架,亲近者的不幸,家庭成员间的不和睦,老师的叱责、歧视,同学们的打闹和戏弄等等。总之,凡能使情绪发生激烈变动的外界刺激,而使发言意欲不安定时都可引起口吃。

五,年龄

发生口吃的年龄大多在幼儿期,特别是在已能学会说话,并能构造词句的年龄,言语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三岁左右,就是在他们抑制条件反射还不够巩固的时候,其次是学龄期七岁左右,也就是对孩子们的言语提出大量要求的时候。再其次是十五岁以前的青春发育期,青春期全身各器官迅速地但是不平衡地生长发育,使情绪发生扰乱的时候,以后就逐渐减少,成年患口吃的就很少见。

六,遗传问题

有些口吃患者说,他们的口吃是遗传来的,因为他们的祖父母、父母或近亲里有人口吃,并且怀疑遗传的口吃是否能治好。

口吃是什么?口吃是正常言语的发生障碍。言语是哪里来的?言语是社会性学习的产物,是后天学会的,虽然一生下来就有司掌言语的器官,但必经过模仿、学习阶段然后才能学会说话。后天的言语怎么会先天就破坏了呢?所以我们说口吃决不是遗传来的。

那么,有一些口吃患者的祖父母、父母或近亲里确有口吃的人存在,这又如何解释呢?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,近亲里没有口吃的人的儿童不是也照样患口吃病吗?假若父母是个口吃患者,就容易受父母的影响或由于模仿而变成口吃患者。

以上列举了口吃的一些原因,但如果只是有这些原因,虽可能发生一时的口吃现象,但决不会因此而成为口吃病患者。有些人常片面地把这些原因当作唯一的病因,事实上并非如此。譬如模仿口吃,这几乎普遍存在着的,班级里有了一个口吃的人,其他的小朋友差不多都要学上几句,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学成结巴子了呢?作者小学时期,有一个同学天天都在模仿作者的口吃,每天一见面,就作一些挤眼跺脚的怪样子,再学说几句口吃,他学了六年,直到小学毕业也没学成口吃。难道口吃患者就特别“聪明”吗?别人学不会的东西,他们一学就会。而当一旦学成了口吃为什么又改不过来呢?为什么学了一会儿学成了口吃,改了二十多年也改不过来,而且越改越重?学会口吃的人是“聪明”吗?学不会口吃的人是不是就是“笨”?再说,父母有口吃,子女并不是都因此而患口吃的,父母有口吃的子女患口吃的是极少数,为什么大多数子女没有受到父母口吃的影响而患口吃呢?哪个人幼小时不受到一些惊吓?大多数幼儿不都挨过父母的叱责和打骂吗?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患口吃病呢?长期患病后的小孩也没有都遗留下口吃病,幼儿组织语言的能力有一个发展过程,因选不好词或排不好句子而出现口吃是普遍存在的,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因此而成为口吃病呢?究其根源,患口吃的主要原因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密切有关。

治疗口吃病要根据引起口吃的因素来进行治疗。但是,过去一开始引起口吃的原因,现在已不存在。如模仿因素已经不存在了,因为现在不是你去模仿别人,而是别人在模仿你的口吃了,因某些疾病而引起口吃的人,现在那些疾病早已好了,因惊吓而引起口吃的人,例如因一只羊从头上猛地跳过去而吓成口吃的人,现在那只羊早已被宰吃掉了,也不可能还会有另一只羊再跳到你的头上去。

然而,患者的心理障碍还存在着,并且随着口吃的加重而有所发展,所以,找出原因,消除心理因素才是治疗口吃病的唯一正确的途径。

 
 
分享到:
 

最新文章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