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吃别紧张预防矫正有方法

 

 
 

根据儿童口吃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,口吃之人并非不聪明。其实,由于不善言辞,倒用大脑的功能来代偿,会更聪明一些;也有的用文字功能来代偿,写出的文章更优秀。据说,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就不善言辞,而他的长篇小说、短篇小说以及散文,自问世之后就产生巨大的影响,感动着几代人,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伟大的作家。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若真的患了口吃的毛病,还是应该治疗的。

从医学角度说口吃

口吃又称“结巴”,是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。其表现是说话时频繁地、不自主地言语重复、发音延长或停止。

口吃现象大多发生在2~4岁左右的儿童。据统计,约有10%的儿童曾一度发生过口吃,但其中50%~80%的儿童不经治疗也会自愈,这被称之为“一过性口吃现象”。9岁以后应该很少看见口吃现象,而延续到青年期或成年期的只有1%左右,男孩比女孩多4倍。我们现在说的口吃是指那些持续和固定形式的口吃。

据口吃矫正学校了解到口吃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:

1.生理原因:有人认为,口吃与遗传、大脑两半球优势或某种脑功能障碍有关,与语言神经末梢缺陷有关。

2.心理原因:这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。口吃是一种精神不健康、不稳定的表现。大量事实证明,儿童口吃是儿童受惊、被严厉斥责、惩罚、嘲笑、环境突然改变、父母死亡或者离异、家庭不和睦等情况下引起恐惧、焦虑情绪的结果。

3.模仿和暗示: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之一,就是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。这个时期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时候,儿童由于好奇、顽皮,去模仿口吃患者的语言,很容易患口吃。

4.疾病的影响:儿童脑部感染、头部受伤、患百日咳、麻疹、流感、猩红热等传染病后,特别是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发育,也会引起口吃。

口吃的表现有以下三个特点:

1.难发性。在说话时,开头的第一个字发音感到特别困难,给人一种非常吃力的感觉。小学生去老师的办公室,站在门口喊“报告”,往往就是喊不出来,站几分钟,脸憋得通红也喊不出来。

2.重复性。反覆重复一个字,像邓艾说的“艾……艾……”,就是这样。

3.中阻性。在说话过程中拖长某个字的发音,或者停止某个字的发音,表现出语言极不流畅,对话不能顺利进行,听话者也感到特别吃力。有的口吃者在说话时,还伴有唇颌颤抖、面部歪斜、摇头晃脑等症状。

由于口吃易受同伴的嘲笑和大人的指责,使患儿的自尊心受到挫伤,易形成孤僻、自卑的性格。部分儿童还会出现易兴奋和激惹,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。口吃又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,影响社会交往,所以必须积极防治。

 
 
分享到:
 

最新文章

相关文章